首页 >> 中国近代图书全文数据库(1840~1949)>> 甄选好书
中国近代图书全文数据库·甄选好书
图书,作为一种载体,蕴含着思想,承载着知识,与时代发展保持同调。风云变幻的历史,化作纵横交错的文字,落在纸上发人深省。
《中国近代图书全文数据库》(1840~1949)收录图书数量达12万余种,其中不乏上海图书馆独有的珍稀馆藏。
我们从其中甄选十本馆藏经典,为您一一解读,精彩呈现:
|
《大革命写真画》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,商务印书馆,1911年版
《大革命写真画》是中国最早以图为主记录辛亥革命全景的著作,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、最具权威的新闻摄影画集。本书采用西式横开本,32开,纸本平装,右翻书;漆面布脊,封面烫金;内页采用铜版纸,图片印蓝黑墨色,文字中英文对照印黑墨色,共辑录照片600余幅,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。
“是役也,碧血横飞,浩气四塞,草木为之含悲,风云因而变色,全国久蛰之人心,乃大兴奋。怨愤所积,如怒涛排壑,不可遏抑,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。”
——《黄花岗烈士事略》序文 孙中山
|
|
《忆》俞平伯著,朴社,1925年版 本书收诗36首,书后附旧体诗和词9首,被称为我国第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新诗集。这版书还拥有三大特色:即书中小诗为俞平伯手写石印;书中配有有丰子恺彩墨插图18幅;特别使用了素有“寿纸千年”之称的连史纸印刷,装订相当精美。
朱自清在跋中写道:“平伯说他的忆中所有的即使是薄薄的影,只有它们历历可画。他说的‘历历可画’原是一句绮语;谁知后来真有为他‘历历画出’的子恺呢?”
|
|
《中国哲学史》冯友兰著,神州国光社,1931年版 本书为冯友兰所著的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著作,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,至今仍是许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。本库收录《中国哲学史》最早的版本的上古哲学,即先秦部分。书末附有陈寅恪、金岳霖的审查报告和瞿(渠)世英的《读冯著中国哲学史》,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。
|
|
《药用植物及其他》乐文著,商务印书馆, 1936年版 乐文即鲁迅的笔名,鲁迅在医科领域之著述不多,这本书作为中学生自然研究丛书中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书,是他弃医从文后再著的科普书籍,甚是罕见。旧版《鲁迅全集》未将其选入, 十卷本的《鲁迅译文集》也未曾收录。该书在当时发行很广,共印了三版,抗日战争爆发后就未见重印了。
“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,大概就没人敢说:这不是个渊博的人。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的赞词。” —— 老舍
|
|
《良友文学丛书》赵家璧主编,良友图书公司,1933-1946年版 该套丛书囊括众多新文学作品的珍稀版本,巴金《雾》《雨》《电》的初版本,老舍最满意的一部小说《离婚》,丁玲被国民党关押期间真实心影录《意外集》,张天翼曾被列为禁书的《一年》,施蛰存女性心理剖析小说《善女人行品》,沈从文的传记作品《记丁玲》、《记丁玲续集》,徐志摩与陆小曼浪漫爱情的见证《爱眉小扎》等,都是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。
《良友文学丛书》是一套中国现代文学丛书,以当时左翼进步作家的作品为主,其中小说居多,兼及散文和文艺论著,出版历时十四年,共计40余种。
|
|
《女神》郭沫若著,泰东图书局,1921年版 郭沫若的诗集《女神》诞生于“五四”运动高潮中,共收录诗70首,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继胡适《尝试集》后的第二本新诗集。《女神》初版本极为罕见,一说目前存世仅3本,分别藏在上海图书馆、中国现代文学馆、德国海德堡大学图书馆,可见《女神》初版本的确是难得一见的珍品。
“若讲新诗,郭沫若的诗才配称新诗呢,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,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——二十世纪底的时代精神。” ——闻一多
|
|
《翡冷翠的一夜》徐志摩著,新月书店,1927 年版 《翡冷翠的一夜》是徐志摩于1925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创作的一首现代诗,作者以细腻的笔调,表达了身处异乡时对远方恋人的思念。此版诗集的封面为近代雕塑家江小鹣设计,全书分为二辑,共收有42首诗,扉页还有徐志摩亲笔书写的题词,因印出版数量极少,存世罕见。
“谈话是诗,举动是诗,毕生行径都是诗,诗的意味渗透了,随遇自有乐土”。 ——蔡元培
|
|
《伪自由书》鲁迅著,北新书局,1933年出版 又名《不三不四集》鲁迅著,联华书局,1936年版 1933年10月由北新书局以青光书局的名义出版,收录了1933年1月底至5月中旬鲁迅写给《申报》副刊《自由谈》的短评共43篇(其中9篇由瞿秋白执笔),因被判定“讥评时事、攻讦政府当局”,《伪自由书》一出版即遭查禁。1936年11月联华书局改名为《不三不四集》重出此书,封面由鲁迅先生设计, 并自书美术字的书名,还用了威氏拼音“WEI ZIU SHU”即“伪自由书”,不过出版之后很快又遭到查禁,因此传世本极少。
“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自己爱和平,但其实,是爱斗争的,爱看别的东西斗争,也爱看自己们斗争。” —— 鲁迅
|
|
《在德国女牢中》胡兰畦著,生活书店,1937年版 《在德国女牢中》是长达14 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,胡兰畦用文学笔法真实地记叙了在德国法西斯监狱中的生活。本书陆续在法、英、德、俄、西班牙等国发表,引起广泛关注,胡兰畦亦因此受苏联邀请出席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。 本库中收录的初版本极其珍贵,该版由黄新波、蔡若虹、陈烟桥三位先生提供了11 幅刻画与插图。后世再版时略去了插画,通改一遍,与原版相去甚远。
她,曾以摩登女郎形象登过《良友》封面;她是茅盾长篇小说《虹》中“梅女士”的原型;她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,写出了影响世界的《在德国女牢中》;她被高尔基称为“真正的人”,被斯大林钦定为高尔基的棺木执绋人……
|
|
《守常文集》李大钊著,北新书局, 1949年版 1933年,李大钊遇难六周年之际,他的文稿经收集整理,其中30篇辗转交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,题名《守常全集》,并约请鲁迅作序,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该书未能出版。 1939年北新书局以“社会科学研究社”名义印出初版,但被租界当局没收。1949年上海解放, 所幸之前没收的纸版无恙,才恢复了原书名《守常文集》,并于1949年重新印制了一部分出来。
“最珍贵的是今天,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” ——李大钊
|
|